來源:11月14日《江蘇法制報》
□本報通訊員 肖 靜 曹 帥 本報記者 李海明
【人物檔案】
唐娟,26歲,新疆昌吉人,中共黨員,2009年6月畢業(yè)于中國人民公安大學(xué),同年8月參加公安工作,宿遷市公安局湖濱新城分局職教園區(qū)警署社區(qū)民警。曾被評為宿遷市“最具公信力的十佳人民警察”,榮立個人三等功一次。
“作為一名人民警察,一定要對群眾有真情實感,才能贏得群眾的信任!”這是唐娟常掛在嘴邊的話兒。從警4年,她把解決百姓的疾苦當(dāng)作自己工作的航標(biāo),她給空巢老人當(dāng)閨女,給孤苦孩子當(dāng)媽媽,她把社區(qū)弱勢群眾和特殊群體當(dāng)做自己的親人,與他們同呼吸、心連心,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什么叫從警為民。
唐娟的轄區(qū)一半拆遷,一半自然村,一般盜竊案件高發(fā),自從唐娟主動實施重點巡邏、群防群治、預(yù)警防范等一系列措施后,近年來未發(fā)生過一起重大案件,盜劫案件也變得鮮見。看到轄區(qū)空巢老人越來越多,有的愁容不展、長吁短嘆,她又給自己定了一條規(guī)矩:每周休息日到社區(qū)留守老人家庭和敬老院里走一趟。
家住新城家園年近80歲的王奶奶老伴去世得早,兒子臥病在床需人照顧,王奶奶家住樓上,生活很不方便。在一次走訪后,唐娟把她寫入了“老年檔案”里,要求自己每天一個電話問候,每周一次上門幫忙。此后,她總是在星期天去看望老人的時候,順路就把老人一周需要的大米、食油等生活用品給買了。王奶奶激動地說:“以前家里冷冷清清的,有困難也找不到人幫忙,現(xiàn)在可好了,我有了個警察閨女!
上世紀(jì)70年代末,轄區(qū)老人朱為英的女兒張生花跟隨一位福建人離開了家鄉(xiāng),32年杳無音信。張父在女兒離家后不久病逝,雖然有唐娟每周上門看望,但母親心中一直掛念著這個離家的女兒,她懇求警察閨女幫她找找。這種大海撈針式的尋人機會很渺茫,唐娟沒有敷衍老人,連夜查詢檔案,輾轉(zhuǎn)求助各地警方。2011年4月17日,發(fā)生了一個希望性的轉(zhuǎn)折,一位準(zhǔn)備來宿遷尋親的女士,慕名從外地聯(lián)系上了唐娟。唐娟一口氣連續(xù)走訪排查了十多個自然村落,終于確認(rèn)此人就是朱為英朝思暮想的失散女兒。32年,當(dāng)這份超越時空的愛再次緊密相連時,母女倆緊緊抱住唐娟的手臂連連道謝,那份血濃于水的親情同樣沁潤了唐娟的心靈。
陪老人聊家常、說心事、做家務(wù)……這是唐娟每周休息日里必做的事情。老人們也總是挽留這個“警察閨女”多坐會,她們總自豪地指著唐娟說,“娟子隔三差五就來看俺,還給俺洗頭洗衣服修指甲,就是俺親女兒也不一定能做到!”看著老人們圍著她一起聊天的熱情,唐娟總是承諾她們“下周休息日我一定還來!”
為了方便老人們隨時找到自己,唐娟看望老人時總不忘把自己的電話號碼主動給老人們念叨一遍,抄寫一遍,以增加他們的印象。此后,晚上睡覺前、半夜醒來時,唐娟總要看看手機有沒有未接電話,她說:“這是信任熱線、生命熱線,我必須守住!
在唐娟的示范作用下,湖濱新城分局職教園區(qū)警署對轄區(qū)內(nèi)的老人進行全面排查走訪,將70周歲以上的獨居老人、空巢老人、孤寡老人等“三類老人”作為重點走訪對象,逐村建立“親情檔案”,記錄下老人的生活狀況、經(jīng)濟來源、健康狀況,以及心理、法律等方面的實際需求,并建立民警+社區(qū)干部的“關(guān)愛小組”模式,利用休息日與老人聊天解悶、幫老人打掃衛(wèi)生、代購物品,組織老人健康檢查等,得到老人們的一致好評。
截至目前,唐娟已組織參加送法活動30多次、巾幗志愿者服務(wù)50余次,走訪慰問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150余位,結(jié)對幫扶特殊困難群眾3人,為3000余名新生兒辦理了戶口申報,為266人補錄了戶口,為41人更正了出生日期,為4100余人辦理了戶口遷移。她就這樣,一兼雙職,將愛民情感的點點滴滴傾注在責(zé)任區(qū)里每一位需要幫助的群眾身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