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這是我最難忘的生日,讓我感受到了作為教師的榮耀……”10月24日,江蘇沭陽縣夢溪中學教師湯曉紅表示,國慶節(jié)的第二天是自己的生日,沒想到家里卻來了一群特殊的“客人”——今年剛步入大學校門的大學生。他們利用國慶假期一起回來看望她,以此代替往年的“謝師宴”“升學宴”,這種質樸的感恩和祝福方式,也讓湯曉紅備受感動和溫暖。
作為人口大縣、教育大縣,沭陽今年共有9018名學子參加高考,本科達線率為68.4%。然而,今年的畢業(yè)季和升學季,沭陽卻沒有大擺“升學宴”“謝師宴”,也沒有出現(xiàn)互相攀比、鋪張浪費等現(xiàn)象,但相反的卻是“無禮”情更濃。
那么,面對曾經(jīng)令人繞不開、沖不出的“人情網(wǎng)”,沭陽是如何破解的?
抓早動快 凝聚共識樹立一盤棋思想
拒絕“升學宴”是引導廣大學子走好人生關鍵一步的重要開篇。7月23日,在高考成績揭曉的前夕,沭陽縣先后組織9所高中校長、高三年級組主任、家長委員會主任座談,9位高中校長通過沭陽發(fā)布聯(lián)名發(fā)出倡議拒絕“升學宴”,社會各界廣泛支持。
7月24日,在高考成績揭曉當天,9所高中家長委員會主任聯(lián)合發(fā)出附議,對拒絕“升學宴”作出呼應,各鄉(xiāng)鎮(zhèn)、各單位積極組織高考升學家庭座談會,各志愿服務組織主動上門宣傳引導,鼓勵各升學家庭自覺不辦“升學宴”;7月25日,沭陽縣9所高中學校同步舉行“破除人情陋習 展現(xiàn)時代新風”主題活動,近萬名師生集中簽名承諾“拒絕‘升學宴’,文明表達祝福,引領良好風尚”……一時間,文明新風成為一股清風沁人心脾,不辦“升學宴”、拒絕“謝師宴”逐漸成為了廣大市民的共識。
“無禮”情更濃 以文化人用正氣引領風氣
7月25日,沭陽縣以“兩辦”名義印發(fā)《關于開展“拒絕‘升學宴’ 引領新風尚”主題活動的通知》。8月11日,沭陽縣文明辦組織了50余名準大學生走進縣美術館、博物館,感受沭陽文化底蘊,開啟了一段認識家鄉(xiāng)、發(fā)現(xiàn)家鄉(xiāng)的特別旅程,拉開了“拒絕‘升學宴’ 引領新風尚”系列活動之“觸摸沭陽文化”的序幕。
桑墟、青伊湖等鄉(xiāng)鎮(zhèn)為準大學生們送去寓意“魚躍龍門”的大紅魚和“金榜題名”的豬蹄膀,以小禮換“大禮”為升學家庭賀喜;沭陽團縣委組織準大學生學習經(jīng)驗分享交流會,宣誓承諾和“升學宴”說再見,引領新風尚;沭陽楹聯(lián)學會創(chuàng)作了“祝福無需酒、感恩貴在心”等24對楹聯(lián)展現(xiàn)沭陽新風;音舞協(xié)會創(chuàng)作歌曲《給我一個祝福》,唱出沭陽新風;淮海劇團聯(lián)合縣融媒體中心推出情景劇《沭陽這家兒子高考409分,父母居然這樣盤算》,表達“喜事何必竟奢靡,清茶笑語兩相宜”的主題宣傳……
8月20日下午,沭陽縣專門召開“拒絕‘升學宴’引領新風尚”座談會,縣委書記卞建軍與已被清華大學、北京大學、國防科技大學錄取的學生、家長、教師等代表面對面交流。卞建軍要求相關部門要深入研究、積極吸收會上大家提出的意見和建議,以減輕“升學宴”這一人情負擔為突破口,有效遏制大操大辦、人情攀比等陋習,讓“人情減負”融入內(nèi)心、落實到行動上。
減輕負擔 將民生小賬匯成文明大賬
據(jù)相關部門不完全統(tǒng)計,近年來,沭陽縣僅各類“升學宴”“謝師宴”每年就達9.2萬桌左右,除菜肴外還要備上煙、酒、伴手禮等,需要花費約1.2億元,加之人情往來的“份子錢”近3.2億元,各項費用累計逾4億元。
家住沭城街道的沭陽縣修遠中學大學生家長陳先生算了一筆賬:“我家孩子今年考得不錯,按照往常如果請客,大概要操辦15桌,一桌飯菜1000元,煙酒飲料720元,再加上回贈大禮包300元,飯菜支出至少得30000元。”原本他還擔心不擺宴席情面上過不去,剛好縣里提倡勤儉節(jié)約,不辦“升學宴”正合他的心意,既省去了自己不少麻煩,還減輕了親友們的經(jīng)濟負擔。
“確實,變味的‘份子錢’對工薪族而言壓力不小。今年響應不辦‘升學宴’,我省下好幾千元。”沭陽縣居民王鵬有5個朋友家的孩子高考成績都不錯,他真心為孩子高興,但是5家辦“升學宴”的話,他至少要準備2500元禮金,“快趕上一個月工資了。”
談及拒絕“升學宴”帶來的變化,沭陽縣委常委、宣傳部部長姜若鳴說,拒絕“升學宴”,就是要引導群眾崇尚文明節(jié)儉,減少不必要的人情開支,推進移風易俗,弘揚文明新風,帶動社會風氣向上向善,對促進良好政風黨風,形成文明新風起到了積極的作用,為沭陽縣高質量發(fā)展凝聚了強大的內(nèi)涵動力。(葉春艷 黃啟源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