宿遷網訊(記者 楊洪連 王靚 通訊員 呂述謖 丁華明 梁哨峰 王德法)59個省定經濟薄弱村、23.1萬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,總量和占比均為江蘇省最高的沭陽,連續(xù)三年獲得省政府大督查表彰,入選全國脫貧攻堅典型縣。截至2019年底,全縣59個經濟薄弱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18萬元以上,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脫貧。
“今年,我們將按照‘四個不摘’的要求,不斷鞏固提升脫貧成果。”
“保持頻道不換、靶心不散,全力沖刺,決戰(zhàn)脫貧攻堅。”
“不讓一個脫貧戶返貧。”
在沭陽各地采訪,這些話,讓記者頓生感動,熱血沸騰。
沭陽縣隴集鎮(zhèn)李徐村呈祥園藝蝴蝶蘭基地,100畝菊花競相開放,姹紫嫣紅的花海,吸引游客觀光和孩子們前來寫生。(資料圖)
有業(yè)可創(chuàng),提檔升級,讓村民的口袋更鼓一些
新河鎮(zhèn)雙蕩村是著名的花木之鄉(xiāng)、“中國淘寶村”、省“特色田園鄉(xiāng)村建設試點村”、遠近聞名的“富強村”,去年,村民年人均純收入超過2萬元。
讓人想不到的是,雙蕩村是“十三五”省定經濟薄弱村,2016年村集體經濟收入只有幾千元,有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173戶。
“那時村里沒有路,小花(花木)賣不出去。后來,政府幫扶修建了連接245省道的虞姬大道,生意逐步好了。以前村里的土地租金才五六百元一畝,現在1萬元一畝。”
雙蕩村黨支部書記胡方喜告訴記者,2016年村里建電商扶貧驛站,引導本地電商企業(yè)與低收入農戶結對幫扶,并定期開展電商培訓。現在,全村有360多戶從事電商, 160多人做直播。
“我大學畢業(yè)后回來開網店,開始效益不好,通過電商扶貧培訓,生意逐步好起來了,擺脫了貧困。” 5月25日上午,雙蕩村25歲青年胡松正在家中直播銷售盆景。胡松說,上大學前,他的家因父親生病花光積蓄、不能干重活而成為低收入農戶,現在,不但擺脫了貧困,還買了車、在縣城購了房,未婚妻也從外地回來和他一起做直播。
十幾歲時母親去世、父親生病的胡拉,通過電商扶貧,不久家里就蓋了樓房,后來在縣城買房,孩子在縣城讀書;低收入農民胡玉利,四十多歲學做電商,現在銷售旺季做電商也能掙頭十萬元,淡季就到電商大戶家去上班;低收入農民胡長城,做電商現在年收入也有十幾萬元……胡方喜說,在雙蕩村,這樣的例子很多。今年,雙蕩村將規(guī)劃建設一個500畝的花木盆景市場,促進花木電商產業(yè)提檔升級,幫助村民掙更多的錢。
據介紹,沭陽縣23.1萬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,10%以上通過電商實現脫貧。
有工可務,收入不減,把疫情影響降到最低
“年齡大了不能外出務工,在這里,整理花、澆澆水,活不重,月掙2000元,很好。” 在廟頭鎮(zhèn)富業(yè)花卉扶貧電商產業(yè)園,低收入農民王凱正在室內直播買花,62歲的仲從懷在外整理月季花,說起這個產業(yè)園,仲從懷連連稱贊。
富業(yè)花卉扶貧電商產業(yè)園是廟頭鎮(zhèn)利用扶貧資金,投資190萬元建設1萬平方米智能溫控大棚,年租金20萬元租給該鎮(zhèn)富業(yè)花卉種植合作社使用。合作社由該鎮(zhèn)13名村黨支部書記領頭合辦,在探駕村流轉550多畝土地做基地,種植歐洲月季,富業(yè)花卉扶貧電商產業(yè)園是營銷的門店,用于接待客商,開展電商直播。整個產業(yè)園,帶動周邊100多人就業(yè),其中低收入農民30人。
廟頭鎮(zhèn)還利用扶貧資金建設了扶貧廠房,租給老板開辦家具廠,帶動低收入農民就業(yè)。扶貧大棚、扶貧廠房的租金用于給低收入農戶分紅。
這樣做,實現了扶貧資產投入既有租金給低收入農戶分紅,還吸納低收入農民就業(yè),同時,企業(yè)納稅也對地方財政作出了貢獻,讓政府、市場、低收入農戶三方受益。
打贏脫貧攻堅戰(zhàn)最重要的是提升低收入農戶的收入,鞏固務工性收入非常關鍵。今年,沭陽縣按照“四個不摘”的要求,堅持兩手抓兩不誤,將扶貧工作重點轉向不斷鞏固提升脫貧成果。春節(jié)后,立即組織對脫貧戶進行排查,購置公益性崗位,讓確有困難的家庭在家務工;還組織多次招聘會,促進低收入人口復工復崗,降低疫情造成的影響。該縣還充分挖掘庭院經濟的增收潛力,扶持低收入農戶發(fā)展花木種植、畜禽養(yǎng)殖、“三來一加”、開辦網店等庭院經濟,努力實現創(chuàng)業(yè)增收。
產業(yè)興旺了,致富心勁足了,生活越來越精彩
“沭陽西南崗,到處茅草荒,晴天一身灰,雨天和泥漿……”記者去的隴集鎮(zhèn)李徐村就在沭陽縣西南崗。跟著導航,進入李徐村,道路兩邊路燈林立,成群的兩層小樓,很是好看。車在一個廣場停下,漂亮的樓房、電子大屏、長廊、幾位老人在夕陽下聊天,記者以為是一個景區(qū)服務中心,沒想到是李徐村黨群服務中心。
“我們村是‘十三五’省定經濟薄弱村,2016年村集體經濟收入只有5萬多元。通過招引三個高效農業(yè)項目、公共空間治理收回公共土地1074畝,采用集體資產出租、參股等形式,村集體經濟收入大幅度增加, 2018年實現經濟收入24萬元、2019年實現經濟收入215萬元、2020年有望突破300萬元。”李徐村黨支部書記李剛說,產業(yè)的發(fā)展不僅有效提升了村集體的“造血”功能,更重要的是增加了低收入農戶的收入。
“俄樂崗彩色苗木基地、呈祥園藝蝴蝶蘭項目、方紅花卉落戶后,三個項目流轉土地5000多畝,吸收700多名村民就業(yè)。這700多人大多是年紀大的,身體不好的,或者在家照顧老人孩子的人。有了這三個項目,他們在種好自留地同時,去基地除草、栽花、澆水,一天收入五六十塊,增加了家庭收入。”
“我一個月工資2000元,比較穩(wěn)定,心里不擔心了。”52歲的低收入農民李端勝,幾年前在山西務工臉部眼部受了傷,他說,在俄樂崗彩色苗木基地做倉庫管理員,每天工作8小時,這個工作很適合他。
李剛告訴記者,他們正在積極招引其他項目,讓村集體和村民有更多的收入,把貧困戶照顧得更好。
走在李徐村寬闊的田間水泥路上,成片的現代化農業(yè)大棚,一排排林地 ,生機盎然。日益興旺的產業(yè),讓村民致富的心勁更足了,生活也越來越精彩。
提高低保標準,加強兜底保障,不讓一戶脫貧戶返貧
“我去年在這里住院一個多月,才花了600多塊錢。這次頭暈住院,還沒交一分錢,出院才結賬。這么好的政策歷史上是沒有的!” 84歲的低收入農民仲崇祥說,好政策讓他看病無憂。
“只要是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,都是先診療后付費,先住院,出院再結算。通過報銷,最終自己付費不超總費用的10%。五保戶基本上全免。” 沭陽中西醫(yī)結合醫(yī)院院長胡軍給記者看了兩張醫(yī)保結算單,一張患者是位五保戶,2020年4月5日結賬,醫(yī)療總費用8909.67元,報銷后支付25元;另一張患者是位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農民,2020年4月11日結賬,醫(yī)療總費用5202.98元,報銷后支付505.16元。
在沭陽縣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中,因病和因學致貧占比達50.9%。這是沭陽縣脫貧攻堅中難啃的“硬骨頭”。沭陽縣因此出臺教育、醫(yī)療等多種配套扶貧政策,兜底保障,從根本上解決這些低收入農戶家庭因病和因學致貧問題。為13.6萬人次低收入農戶子女發(fā)放助學金2.76億元,讓每個孩子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。常態(tài)推行“病、災、財、產”組合保險,縣財政承擔全部保費,降低低收入農戶的各種風險。從今年4月1日起,沭陽縣再次提高低保標準,由520元/人/月調整為610元/人/月,惠及全縣7.44萬名城鄉(xiāng)低保對象。
在李徐村公開欄,張貼著《李徐村2020年度5月份新增相對貧困農戶初選名單公示》,從公示表格看,新增的相對貧困農戶大多因病致貧。
除了不讓脫貧戶返貧,沭陽縣還非常重視易致貧邊緣戶的監(jiān)測,重點做好低收入農戶返貧監(jiān)測幫扶工作。同時,該縣正在制定建立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實施方案,為下一步全省推進解決相對貧困工作提供試點經驗。